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帛书甲本:

天下皆知美为美,恶已;皆知善,訾不善矣。有无之相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刑也,高下之相盈也,意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,恆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也,为而弗志也,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居,是以弗去。

帛书乙本:
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亞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□□□□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刑也,高下之相盈也,音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,恆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昔而弗始,为而弗侍也,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

与通行本的明显区别处:

一则,通行本的“高下相倾”,帛书本作“高下相盈”。
是为了避讳汉惠帝刘盈的名字,所以后世的通行本改“盈”为“倾”。
作“倾”,则有一股互相倾轧的感觉,作“盈”则无。据学者言,“盈”字是假借,为呈或逞,“呈现”的意思。正如帛书《经法·四度》中有“高下不蔽其形”一句,和此处“高下相盈”应属同义。
这样更能理解此段的本义,是长短、高下、难易…虽互反,但也互形,二者属一体两面。
二则,“恒也”一句,通行本无,而帛书甲乙本均有。
这一句很妙。意指长短、高下、难易…并不能通过消灭其一而保留另一,这样的不同会一直存在下去,不因人的意愿而转移。
所以,如何看待这种不同,如何处理这种不同,就很重要了。如果单纯喜爱其一,而厌弃另一,看似正常,实为矛盾。
三则,通行本的“生而不有”一句,帛书甲乙本均无,可能是后人篡加。
虽然加进这一句,会让整段的断句和理解有所不同,但这一句加的很妙啊!
生而不有,和功成弗居,一脉相承。
四则,通行本“作而不辞”一句,参考帛书甲乙本,可能是“作而不为始”。
帛书甲本残缺。据残存部分的辨认,可能为“辞”字,也可能为“始”字。参考傅奕古本的“万物作而不为始”,为“始”字可能性较大。
另外,帛书乙本为“万物昔而弗始”,据学者所言“昔与作,始与辞,皆音近假借”,通行本可能因此才写为“作焉而不辞”。
若按照帛书本,写为“始”,我反而觉得不太能理解。为什么会说“作而弗始”呢?“弗始”是什么意思?想不太通。
另外,若遵从帛书本,很自然会将“万物作而弗始,为而弗恃也,成功而弗居”这三句放在一起,作为前文“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的结果。但“为而弗恃、功而弗居”是以万物为主语么?总感觉这样子有些解释不通。

学以致用

参看帛书本,我发现自己对通行本的理解,有过度解读的地方。
但其实无妨,因为可归于本义之延申,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理解和帛书本的意思有所相悖。
这就好比,大乘佛教还是佛陀的教导么?虽然佛陀没有亲口说出那些话来,但佛教意蕴在中土的发展,不能便说悖逆了佛陀的本意(不敢说完全符合,但至少大部分内容并不冲突)。如果佛陀仍在世,或许对禅宗的很多话语也会欣然一笑。
不知道老子在世,会否对我的理解置予一笑?希望如此吧,即便是嘲笑的笑,也无妨。
不论如何,在写出自己理解的过程中,也是重新审视世事的过程。
重新的审视和体认,让我有意识的去面对和看待难易、长短、高下等等相反相成的两面,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去抛却自己主观的好恶。
抛却分别心,才可能看到本心。
当然,也有两个新的考量。
一则,关于二元化思维。二元化思维在我看来比较浅层次、不成熟,比如儿时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就属于此类。但对于老子本章所指出的二元化,我又能接受,并非常认同。到底这两种二元化思维,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我的态度完全不同?
二则,虽然能够体会到老子思想的精妙,但还是担心自己过于浅薄。如果把我放到权位上,我就真的能够按照老子的思想做到他的愿景么?不知道。很可能因为环境使然,我会变得凶残和诡诈,为达成目标不择手段(把《君主论》和《商君书》奉为圭臬)。毕竟读书和写作时的思考,只是一种思考实验(thought experiment),容易陷入虚头巴脑的解释,而面对真实的情况,非单纯用逻辑便可应对,很多看似无懈可击的想法根本经不起应用。
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才好。可惜我既无实才,亦错失机运,在这昏乱不堪的时代更不愿助纣为虐,因此很难有实践的机会。
《老子》第二章 04《老子》第二章 03
Loading...
穆瞳
穆瞳
说没有人听的话
Latest posts
始入坎险,中患明夷,终获离明
2024-11-13
看《想见你》有感
2024-11-13
读《君主论》有感
2024-11-13
短视频+直播带货
2024-11-13
贪婪的人不适合投资
2024-11-13
滕文公上:履谷同价
2024-11-13
Announcement
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
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
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
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